云南麻栗坡乡土人才撑起脱贫攻坚一片天云

2024/1/20 来源:不详

孩子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m.39.net/disease/a_6314852.html
乡土人才撑起脱贫攻坚一片天“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云南麻栗坡县把开发乡土人才资源作为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创新构建“乡土人才+”模式,在“引入端”使劲,在“本土端”发力,挖掘乡土人才潜能,让乡土人才有活干、能干活、干成活,带领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撑起了脱贫攻坚一片天。“乡土人才+农村党员”,打造脱贫攻坚“排头兵”注重乡土人才与农村党员互促共融,将乡土人才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资源。实施“把乡土人才培育成党员、将党员培育成乡土人才”工程,培养农村技能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名,把名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组织名乡土人才与困难群众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通过土地租赁入股、劳务用工、鼓励贫困户投资入股等方式,带动农户户人发展,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余人。被誉为中药材种植“土专家”的郭喜兵,对居住地下金厂乡的每一座山的海拔、经纬度以及植物种类、分布特点都掌握得一清二楚,摸索出了“原生态育种+仿野生种植”这一“回归自然”中药材种植模式。他的仿野生石斛种植,几乎都是种在大山里里的石头上和捆种在大树上,既没有破坏生态,又美观,同时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家庭收入逐年增加,、年纯收入都超过10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乡土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同时在村党支部的培养下,加入了党组织。几乎每个季度,都有一些高校的博士生、研究生、大学生前来郭喜兵的基地考察和学习,他们都称郭喜兵为“活地图”“土专家”。郭喜兵经常动员和引导群众说:“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他申请成立麻栗坡云岭野生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下金厂乡户社员发展仿野生石斛种植和中药材种植余亩,辐射带动周边7个乡镇32个村委会近户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0余亩,年实现中药材种植收入万元以上,人均增收元以上。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人,现已脱贫。档卡户张远宽激动地说:“当初入社的时候,我还犹豫呢,没想到入社一年收入就增加了,跟着老郭这样的能人党员,好日子长着呢!”三年时间不到,郭喜兵就自筹投入科普经费数十万元,开展技术培训34期人次,开展科普讲座20次人次,发放科普资料册,片区群众都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农村实用技术。“我们村的大山里自古以来就生长有野生石斛,零零星星的,但我们不知道这是个金疙瘩,老郭请来外面的专家给我们培训讲解,我们才知道身边也有宝贝。”村民聂明红高兴地如是说。郭喜兵的合作社先后与北京中科院植物园、云南省林业厅林业科学院、广东华南农业大学等7所大专院校和深圳野生兰科保护研究中心等15个研究所合作,先后为多名在读博士、硕士、大学本科生完成学术论文提供第一手植物研究资料,拓展了合作社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大专院校+合作社+基地+科技+农户”的全新发展模式。目前,郭喜兵种植的余亩中药材石斛属有个种,兰科植物有78种,还有10多亩野生濒危植物如罗汉松等。当地贫困群众看有实物、学有老师、干有指导,都走上了致富路。“乡土人才+村党支部”,培育脱贫攻坚“生力军”突出乡土人才在农村发展的技术核心优势,融入到村党支部,互促发展、相互依存。全县也有多名乡土人才进入了村干部队伍,提升了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群众公认的能人罗子荣,8年村“两委”换届时当选为杨万乡龙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我入党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谈起为什么入党,罗子荣津津乐道如是说。龙林村委会居住着汉、壮、苗、瑶4种民族,各民族历来都有红白喜事“办酒席”的传统习惯,一段时间,村内出现了借乔迁、周岁、祝寿等“办酒席”,让本就“入不敷出”的村民们苦不堪言。罗子荣带着村“两委”干部用近半年时间想办法,征求意见,研究制定出包括红白事、人居环境整治等多项内容的《村规民约》。新发寨村民小组组长雷祖辉感慨地说:“现在乔迁新居、老人过寿、小孩周岁都是自家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热闹一下,不办酒席,不失热闹,太好了!”为加强村民自治,罗子荣将28个村民小组划分为4个片区,实行片长责任制。罗子荣创新“思想政策帮、干部主动帮、乡亲互相帮、群众自己做”的“三帮一做”办法开展脱贫攻坚“补短板”工作,完成了哪力、坡脚、半坡、苦竹林4个村民小组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的饮水问题,完成了苦竹林等4个村民小组22.8公里进村道路和平方米串户路硬化,全村贫困人口降至3户1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6%。村委会文书廖世娇说:“现在的龙林村人心齐、民风好、基础牢,有罗书记在,我们不怕‘打硬仗’。”让群众过上幸福日子,产业发展是关键。罗子荣动员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自己的者凼石厂,户均年分红元;动员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杨万乡伟业生猪养殖合作社,年户均增收元;引进投资商成立杨万乡龙林村委会梅汤恒运合作社,种植木瓜亩,带动户人增收;注入资金30万元入股麻栗坡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壮大村集体经济,年分红2.4万元;争取乡村公益性岗位名额,解决了5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乡土人才+驻村工作队”,健强脱贫攻坚“主心骨”发挥乡土人才人文、地域优势,与驻村工作队相互配合,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马街乡石龙驻村工作队动员、依托乡土人才,发动群众规模发展苦参产业,指导成立“石龙苦参种植专业技术协会”,选举最先种植、最有经验、市场信息最灵通的乡土人才进入协会班子。年底,全村种植户达户,其中档卡户54户,总种植面积达余亩,至年底,新增种植面积亩,新带动档卡户20户。有了乡土人才的“现身说法”,、年全村苦参种子销售收入都达万元以上,率先种植的大户户均销售收入达10万元以上,接着种植的贫困户户均增收0元以上,从此脱贫不返贫。边疆社会各界赞声一片,将石龙满山的苦参称其为群众的“致富藤”。在祖国边疆麻栗坡,乡土人才成了“香饽饽”,农村广阔天地成了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沃土、人尽其才的舞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撑起了一片天空、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网记者黄鹏通讯员张雯铭王正委李艳萍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68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