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的枝线造型,要动感精致典雅又狂放

2024/12/18 来源:不详

生活中,我们身边的许多物品都有流线美,如汽车、家电、手机,呈现的都是流畅的线条,但在盆景造型中却不是如此。笔者在去年8月3日、21日的文章中,介绍了枝托类型,软角硬角释义等内容,本期文章,为盆友们完整的介绍一下枝脉的创作规律和过程。希望能够对盆友们有所帮助。

枝脉走势与附石一致,图1

1、枝条线路的章法。盆景造型中,有大章法和小章法之分,盆、石、桩位、几、件都是大章法,盆树的全部造型是小章法,所以枝条的线路制作属于小章法。以前提过,枝脉是枝条的脉络,由主脉、次脉、细脉和横角四个部分组成(8月3日文章),类似人的骨骼、肌肉、神经脉络、血管。不是为了好看,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具有明显的四个枝脉成分,盆树基本就成功了。凡是枝条主脉是与树干的走势浑然天成的,这就是精品盆景。

死曲枝脉,图2

2、枝条创作的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理论指导。根盘和主干代表了造型的劲霸、沧桑、动势,枝托线条的走势和技艺细节决定了造型是否精致,是否有添彩的动势。枝托分节有曲才能显得造型苍劲优美,虬曲有力,但是啥样的曲节才能苍劲又流畅,并凸显气势呢?这就是枝脉的线条创作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制作一级枝的主脉?一个理想的要枝造型,一级枝主脉具有动势,怎样才能有动势?那就是枝条的整体走势变化和局部走势变化,俗话说就是粗细长短,上翘下压,东倒西歪,枝条再配之上下起伏,就能做出完美的枝脉。一般来说,无论是常绿树种还是落叶杂木,攀扎蓄枝还是截干蓄枝,都能做出这样的枝脉。实践中,截干蓄枝以落叶杂木居多,如郎榆、相思、福建茶、铁马鞭、蚊母等岭南树种;也有的常绿素材,如黑松、五针松、罗汉松,大师们使用攀扎蓄枝做出这样漂亮的枝脉。

枝脉节间的长度角度及转换,图3

3、枝的脉络变化。按照上述枝条创作理念,我们了解了盆景的枝线美,操作起来就有目标、有标准。大自然的树木生长枝条,随着温度、湿度、光照等季节变化,枝条会出现长短不同的节,节间会分出长短、粗细和高低。比如春梢与秋梢有粗细、长短不同,干旱时长得短、雨季长得长。这些变化的美体现在不规律,我们造型时要创作这样的节距。规律性的节节长、节节短,不是我们的创作目标。实践中,需要注意枝脉节的长短相间,起伏(高低)互补,软弧硬角交替使用等手法,方才达到枝脉跌宕起伏、游龙惊凤、蜿蜒崎岖的效果。所以说,软弧和硬角交替使用,节与节的长短跨度交换,决定了枝脉是僵硬刻板还是抑扬顿挫。

动势强,节与节的角度,图4

4、枝条脉络创作要领。创作枝条脉络有两种做法:枝脉曲节法和虚枝实叶法,前者用于落叶杂木,后者用于常绿树种。岭南盆景中,落叶杂木的脉络变化由节的角度大小来决定,其功能有二:动势的美感;调整该枝组在空间中的疏与密,聚和散。盆友们操作时:

只有软弧,图5

一是充分利用软弧、棱角(硬角)。软弧和硬角,就是枝条变向的弯曲角度,角度大意味着弧形,形成的软角圆润轻盈,角度小而急形成棱角(硬角),呈剧烈的波折、急转、跌宕之势,峰回路转说得就是这种情况。

没有顿节,软硬转换,图6

二是树种操作规律。通常来说,常绿树种的软角,都要攀扎扭拉;制作硬角则需要先攀扎后剪截。软硬两种角度的规律有三点:从主干的出枝点开始,由粗到细逐渐过渡;枝脉角度从大及小;次脉细脉是从疏到密。所有的落叶杂木造型都要遵循这三点,常绿树种也要尽量靠近这个标准。

黄线、红线交替使用,图7

三是节的方向和角度。节的方向要有变化,通过变化表现跌宕。至于节的方向和角度大小,视造型的空间和树种而定。我们创作节的时候,有两点不宜:不宜形成僵曲枝,特指主干和枝脉的出位形成直角。这样的分枝或者次脉应该疏剪,无法疏剪的必须攀扎拿弯,改变角度,也可以在出枝位附近留个枝条,改变视感,但是很难。不宜形成蛇曲枝。蛇曲枝是岭南盆景的大忌,特指左右平行,处于同一水平方向的枝条。一般来说,凡是平行的节到两节以上,再无水平方向的变化就是蛇曲枝。实质上,这类枝条是没有上下弯曲,跌宕起伏,在盆景上叫做华而不实,或者圆滑。因为硬角的变化,不只是左右走势,还有上下走势,这种情况就是没有解决上下攀扎,带顺枝条基部。

辅干顿节,长短不一,图8

总结:盆景的枝线造型,要动感、精致、典雅又狂放,取决于这4点。比如,某个枝条已经木质化,经攀扎后形成的角度和方向与计划有差异,这就需要及时调整攀扎角度。如果有差不多的心理,这个作品会越来越差。这就是盆友们对自己的要求高低的问题。如有不解之处,请盆友们结合去年8月3日、21日的文章阅读,强化理解。

本文观点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如您觉得有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