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园会看中国绿色发展之路

2023/5/29 来源:不详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题:从世园会“看”中国绿色发展之路——写在北京世园会“中国国家馆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记者李斌、王敏、魏梦佳、阳娜

长城脚下,山清水秀。

一个多月以来,在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北京世园会园区——这座绚丽多姿的“大花园”张开双臂欢迎五洲宾朋,向世界展开一幅锦绣中华的秀美画卷,昭示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6月6日是世园会中国国家馆日。记者走进中国馆,走进世园会,“看”中国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绿色发展之路源远流长

原生态的人字支撑屋顶造型、“四水归堂”的唯美水院、先进的雨水收集系统和上千块太阳能光伏板……

北京世园会开园以来,中国馆以其独特的中国气质和建筑风格,每天迎来数万游客,成为最受欢迎的“打卡地”。

这座被誉为“有生命、会呼吸”的恢宏建筑坐落于青山绿水、梯田花卉间,凝结着中国古人因时就势、因地制宜的建筑智慧,也展现了现代中国绿色节能技术水平。

“希望这座建筑能传承先人田园文化、农耕文化的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智慧。”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兴起园艺业的国家之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文化,是五千年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中吟诵的植物及其标本、用永生苔藓及动态光影呈现的《千里江山图》、用植物艺术装置结合光影营造的水墨意境的《富春山居图》……中国馆地下一层的生态文化展区,一个个展品让人们感受到古人对草木寄予的诗情画意、对山水家园的追求。

花卉、红墙辉映的北京展区,宛若雅致林居的湖南展区……中国馆荟萃了31个省区市的特色园艺,让人流连忘返。

北京世园局园艺部副部长郭佳说,园艺师还通过花期调控等技术,使梅花、兰花、菊花、牡丹、芍药等在展期集中开放,“希望能向世界展示中国园艺发展的成果。”

锦绣山河一园收。漫步世园会园区,处处是花团锦簇的美丽图景。

马头琴雕塑、野花遍地的“草原”、胡杨木……走进内蒙古展园,一处处景观展示了内蒙古生态的多样性。

仿佛张开“双臂”迎客的罗汉松,以及榕树、水仙、三角梅……福建园为游客展现了一个四季常绿、四时有花的生态福建。

中华园艺展示区,34个各具特色的室外展园既展示了各地的园艺文化、特有植物、民居特色,更彰显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

世园会园区东面,两排高大的旱柳分列两侧,“穿”过生活体验馆营造的“市集街区”。

“当时设计时,这片原有的林荫道吸引了我们,就决定留下这片树林。”生活体验馆设计负责人郑世伟回忆,为了“保树”,设计团队专门调整设计方案,按树的高程调整建筑的地面高度,“虽然成本和难度增加了,但把树保住了,我想这就是最大的生态。”

生活体验馆的原生旱柳,只是一个缩影——

漫步世园会园区,“生态优先、师法自然”的理念随处都有体现:改造后的湿地景观水流潺潺,群鸟翔集;特意开辟的“林窗”为鸟儿提供栖息和繁殖环境;园区最大限度实现雨水的收集利用,生活用水经处理后用于植被灌溉和景观水池……

开园以来,这片荟萃世界园艺成果之地、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之所,赢得了国内外游客和参展方的广泛赞誉。

“中国馆很好地展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世园会是中国人的骄傲,太壮观了”……中国馆的游客留言册上,满是观众的赞叹与自豪。

“这么多花草树木,我被深深吸引了。”英国游客伯纳德说,“我感到中国比过去更加重视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我们可以从中国学到很多。”

放眼神州大地,乌兰布和沙漠绿进沙退,库布齐沙漠转变为一片“经济绿洲”;地处黄土高原,延安由黄变绿,展现“新颜值”……

中国为世界的绿化也作出了贡献:年至年,全球绿化面积增加5%,仅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就占全球植被总增量的25%以上,位居世界首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多项环境治理相关指标超额完成,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比大幅提高,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北京世园会让世界看到中国对绿色生活和环保的高度重视,以及希望同各国一起共享美丽生活、建设绿色家园的意愿。”新加坡展园负责人方佳俊说。

绿色发展之路:在艰辛实践中生动探索

模拟海水的大型器皿中,移栽的红树林长势良好。

作为北京世园会植物馆内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这一被誉为“海岸卫士”的物种曾因围海造地、过度砍伐,面积锐减。近年来,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省份认识到了红树林对生态的保护作用,纷纷建立红树林保护区。

“红树林命运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的一个缩影。”北京世园会植物馆馆长、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丁长峰说。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且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中国,影响世界。

从20年前的昆明世园会,到上海世博会,再到北京世园会……20年间,一个个盛会见证了中国的繁荣发展,折射出中国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不懈努力。

这是一条以绿色为底色的发展之路——

在世园会河北园园区,可以看到用园艺手法打造的秋实太行、白洋淀风光、冰雪冬奥等“印记”。

承德塞罕坝,解放初期是一片荒原。三代塞罕坝人接续奋斗,建人工林场,将森林覆盖率从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

塞罕坝的绿色正向周边延伸。通过大力植树造林,首都北方形成了一道宽约30公里、长约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据测算,近十年京津冀春季沙尘天气减少了七成多。

从塞罕坝到长白山,中国馆出口处,巨大的幕墙展示着一幕幕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景象,仿佛昭示: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更是中国道路的底色。

这是一条以美丽中国为目标的发展道路——

“这山这水浙如画,这乡这愁浙人家”。浙江园模拟浙江自然山水格局,打造出一幅层峦叠翠、湖光山色的“富春山居图”。

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副站长朱云峰说,在浙江,竹子、茶叶、石斛“三片叶子”带动百姓致富。“如今的浙江,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老百姓也更注重美化环境,房前屋后的花都多了起来。”

串珠成链,共建共享,年6月起,浙江正式启动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举全省之力打造“养眼、养肺、养胃、养脑、养心”的大花园。

这是一条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不断完善的发展之路——

亭台水榭,鲜花绿植,福建园内美不胜收。

“福建园集中展示了福建这些年生态文明成果。”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副调研员谢芳“掐指”道来,“森林覆盖率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域内12条主要河流Ⅰ至Ⅲ类水质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8%……”

耀眼的“绿色成绩单”背后,是福建各级政府久久为功的努力:开展林业“双增”目标年度考核,建立森林资源保护问责机制……

谢芳感慨:“踏访八闽各地,处处绿水青山。福建不仅更绿了,城市公园多了,绿化质量也在提升。”

这是一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之路——

花架上的紫藤、水缸里的荷花,镌刻着“老城”记忆;白皮松、油松以及各种绿植、盆景,让人目不暇接……作为本次世园会面积最大的国内展园,“四合院”风格的北京园迎来八方游客。

“希望全世界从这一个‘小院落’看到一个‘大北京’。”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产业发展处调研员陈峻崎说。

绿色,铺满北京园,也正浸润北京城。有数字为证:与年相比,年北京森林覆盖率由12.8%升至43.5%;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1%升至48.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5.14平方米升至16.3平方米。北京绿色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过去5年多时间,是北京园林绿化历史上发展最快、效果最好、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大伟说。

“只有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家富强了,园林园艺事业才会迎来大发展。”从事园林工作30多年的北京世园局运行管理部部长杨宝利感受很深。

“重视环保是为了给人民谋幸福。”北京世园会卡塔尔园副总代表法依卡说,“规模如此之大的北京世园会,让我看到了中国这些年为保护生态所作出的努力。”

绿色发展之路,是全球生态文明之路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

北京世园会每销售出一张门票就捐赠“十分”钱给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用于支持“十分自然公益”系列行动。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徐光说:“设立‘十分自然公益基金’,就是为了引导更多人自觉践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希望,这片园区所阐释的绿色发展理念能传导至世界各个角落。”北京世园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传递出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诚意,昭示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

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中国的未来之路,也是通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不断依靠创新走绿色之路,引领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

世园会中国馆序厅的生态墙前,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面高6米的生态墙,以“两山”理念诞生地浙江安吉风光为蓝本,采用苍翠苔藓填充茂林修竹,以蓝色系列的多肉植物构成天空与湖泊,展示了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绿色中国。

“无论是从展现形态,还是从内涵来看,如果没有技术支撑,就做不出生态墙。”杨宝利说,绿色发展关键是创新发展,近年来园艺科技快速发展,花期调控、植被选择、养护方式等方面的新技术在世园会上得到了集中应用。

创新,是绿色发展的底气,也是中国走向未来的底气。

——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从千年智慧中汲取前进的动力。

星罗棋布的亚克力光柱,内含植物种子,似星空点点镶嵌于象征大地的五色夯土墙体中……

中国馆内,天、地、种子所构成的空间意境,充分体现中国先民“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参人和”的生态哲学观念,也象征着中国园艺文化的种子于此播种萌芽,生生不息。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表示,对中国来说,生态文明从来都不是舶来品,而是东方哲学“天人合一”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来中华智慧和文化的体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和文化,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不断推动开放,和全世界共建、共享地球家园。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只有并肩同行,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世园会开幕式上说。

加强技术交流,增进友好合作,以园为媒,北京世园会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更加可期的美丽世界。

德国展园以“播种未来”为主题,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前工业城市走向“欧洲绿色之都”的变革;新加坡展园栽植了多种兰花,展现新加坡“花园城市”的风采;卡塔尔展园以5棵人造的巨型锡德拉树为主体,撑起独具风情的“空中花园”……

向联合国交存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近年来,中国主动践行大国责任,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中国在国际上敢于给出减排承诺,展现了实实在在的担当精神。”潘家华说,“美丽中国是美丽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和世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浙江园内,一艘“红船”造型的观景舫静立湖畔——这是仿照在嘉兴南湖举办过中共一大会议的游船而建的,游客可在其中休憩、观景。

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以这份“初心和使命”为动力,从南湖出发的红船已成“中国号”巨轮。今天,这艘巨轮从北京出发,和世界一起扬帆起航,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7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