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日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小寒
2023/10/20 来源:不详今天,我们迎来传统24节气中的“小寒”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数九寒天”到了。小寒有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时令植物花木各有不同,《颐和园日历·(草木贲华)》选取二十四件时令插花作品,用不同时节下,独特的花木作为材料,创作主题插花作品。,让《颐和园日历》陪伴您度过二十四节气。小寒插花器皿:双耳白瓷扁瓶时令植物:松、竹、梅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松、竹、梅是“岁寒三友”。松、竹经冬不凋,梅迎寒开放,3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天寒地冻,花木凋零,松、竹、梅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在文人墨客眼中,松、竹、梅是高尚品格的精神象征。松竹梅科普小知识松松树,是松科、松属植物。世界上的松树种类有八十余种,松树主要分为马尾松、油松、白皮松、罗汉松、华山松、大别山五针松、红松、赤松、黑松、黄山松、云南松、金钱松、樟子松、雪松等。松树为轮状分枝,节间长,小枝比较细弱平直或略向下弯曲,针叶细长成束。其树冠看起来蓬松不凑,“松”字正是其树冠特征的形象描述。作为四时常绿植物,经严寒而不衰,枝干遒劲,树冠蓬松,整体呈柔中带刚之态,成了国人心中坚毅、气节、长寿的象征。松树是颐和园的主要树种之一,松树的枝干如飞龙般虬曲盘旋,树皮酷似龙鳞,几千年的文化也赋予了松树不畏严寒、坚强不屈、坚守理想的象征意义。南朝范云《咏寒松诗》有云:“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东宫门仁寿殿前的两株古油松植于清漪园时期,因松树高贵的品格得以种植在治国理政的大殿前,显示清朝皇族与华夏文明的统一。后山松堂处保留有几株高大的古白皮松,树干在树皮脱落过程中形成了白绿相间的纹理,在后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古树景观。竹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竹文化的发祥地,从殷商时代就跨入了竹子文明的时代。中国人民种竹、用竹、爱竹、咏竹、画竹之风长盛不衰,绵延数千年。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竹子起着重要的作用。亭亭玉立的竹子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集坚贞、刚毅、挺拔、清幽于一身。人们把竹子的生物学特征总结升华成了做人的品格和情操,几乎处处打上了竹的烙印,处处都可以见到竹子的踪迹,从而构筑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竹文化。竹子大多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原本只适宜在南方地区生长,但人们出于对竹子的喜爱,逐渐将竹子向北驯化种植。经过多年发展,北京的许多公园、庭院里都种植了竹子。例如北京紫竹院公园就是一座以竹造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梅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喜光,喜温暖潮湿气候,耐寒性不抢不抢,较耐干旱,不耐涝。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多露地栽植,北方多盆栽,温室越冬。早春开花,香色俱佳品种极多,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木。梅,“独天下而春”,作为传春报喜、吉庆的象征,从古至今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吉祥之物。“梅具四德,初生为元,是开始之本;开花为亨,意味着通达顺利;结子为利,象征祥和有益;成熟为贞,代表坚定贞洁。”此为梅之“元亨利贞”四德。梅开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在颐和园有很多景点有梅花生长,谐趣园旁的乐农轩有一处腊梅集中生长地。松、竹、梅在园林绿化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三者高洁、坚强、傲骨的寓意,也激励着人们立志奋发。图文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