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趵突泉其实你不必羡慕别人
2022/8/16 来源:不详北京酒渣鼻医院那家好 http://m.39.net/news/a_8598835.html
“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趵突泉院子里,泉声汩汩,人声鼎沸,川流不息的人和不舍昼夜的水相映成趣,别有一番景致。
大气降水渗入地下,顺岩层倾斜流向低处,在城区受到岩层阻挡,承压水涌出地表,就是泉了—而济南的泉,得天独厚。
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济南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园始建于年,因园内趵突泉而得名,占地面积平方米约合82.5亩,水域面积平方米约合18.35亩,是一座以泉为主的自然山水公园,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年的历史,水温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趵突泉周围泉池众多,形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线泉、漱玉泉、马跑泉、卧牛泉、柳絮泉、杜康泉等41处泉池散落在园中,形成了趵突泉群,为四大泉群之首。作为众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独特象征。
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
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比之为“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
趵突泉公园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小巧玲珑、步移景异,清洁幽静、古朴典雅而著称。全园共规划为十个景区,这就是趵突泉景区、三大殿景区、尚志堂景区、漱玉泉景区、东门入口区、枫溪景区、沧园景区、白雪楼区、南门入口区、万竹园景区。
东门
这座白墙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风格的建筑就是趵突泉公园的东门。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年郭沫若先生题写的。
进东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迎门假山〕,这座假山建于年,是选用济南南部山区的假山石筑成的。济南南部山区的假山石,因其石质、色泽略同于江苏无锡太湖石,故称北太湖石,此石虽然透较太湖石有所不足,但纹理自然,石形优美。为什么要迎着大门建假山吗?这是古代造园的一种手法,叫做“障景手法”,也就是说以山为主,迎门叠石,似透非透,成为公园门口处的自然屏障,并于山后的溪流构成山环水行之势,与其它景区相分隔。(避免一览无余)山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13米,主峰高4米,配峰高3米。山下有洞,洞约16平方米,洞内最高为2.5米,洞的进出口分别为1.6米和1米。洞顶和入口处采用大块山石,以悬挂的手法形成巨石垂挂的壮观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适当的空隙,便于采光和空气的流通,使洞内不过于阴暗、潮湿。可谓济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园艺家极高的赞誉。
龟石
迎门假山向北从曲径通过石桥、小道向前游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四周山峦起伏、溪流环绕、山环水抱的开阔景区,尤其醒目的是耸立在翠竹、绿草、鲜花之中的一块太湖石,名叫“龟石”。最初为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所收藏。他酷爱自然山川,弃礼部尚书之职归隐济南后以山猿、野鹤、山石为友。据载他惧过十块名石,其中有四块形状分别像龙、凤、龟、麟,总称为四大灵石,现只剩下长寿的龟石,凤石(现保存在省政府大院)了。这块龟石姿态优美,纹理自然,高4米,重8吨,堪称济南第一名石。具有太湖石品中“皱、瘦、透、漏”的优点,游者在此与石合影,取长寿延年的吉祥之意。
马跑泉
为什么叫马跑泉呢?据说这泉水是由北宋时期的抗金将领关胜的战马刨出来的,故得此名。相传,关胜是梁山泊农民起义将领,后为济南总兵刘豫的部将,骁勇善战。金兵南侵时,誓死不降,奋勇抗金。在一次激战中,败走西城,口渴难忍。他的战马仰天长嘶,前蹄奋力刨地,泉水夺地而出,后人为纪念此泉,称它为马跑泉。
漱玉泉
三字是已故济南书画家关有声的手笔。关于“漱玉泉”三个字的来历说法不一,有人讲,“漱玉”一名当然是从“漱玉枕流”这一成语化来的,哗哗的泉水像冲刷玉石的声音,以玉代石,自然更有韵味。也有人讲,在石代曾把女子的牙齿称为“玉”,因女词人常在此梳洗打扮而得名“漱玉泉”。另有一种说法因李清照著有一本集子叫《漱玉集》而得名。
李清照纪念堂
建于年。建筑面积平方米,这是根据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边的历史记载,按照民族风貌建造,是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纪念堂两旁边还有郭沫若先生手书一幅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上额指的她的故居所在地;下联是对其词作成就的赞扬,称赞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为其丈夫《金石录》所作的序的高度赞扬。挂在门厅内的匾额“一代词人”也是郭沫若手书的。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李清照出身于一个上层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的文官,也是一们著名的历史学家,博学多才,母亲是一位状元的孙女,知书善文。李清照从小就受到双亲的熏陶、启发和诱导,加之资质聪慧,酷爱读书,因而成为杰出的文学家。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当朝宰相的儿子,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他所著的《金石录》对我国考古工具具有很大价值。当时正处于国富民安,生活比较安定时期。婚后,二人感情融洽,志同道合,生活非常幸福,夫妇二人除了作诗填词就是收集研究金石书画。李清照十分尊重和支持丈夫,赵明诚也十分钦佩她的文学才华,二人生活上节俭,将钱多用于购置古籍字画、珍贵文物。
公元年,也就是在她30岁时,金兵南侵,宋王朝南渡,他们夫妇被迫南下,移居江南,途中,赵明诚病死,此时她的生活急转直下,由比较富裕悠闲,一下受到国破家亡,夫死物失的打击,过着无依无靠颠沛流离的生活。南下路上,饱尝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写下不少爱国作品。当南宋稳定临安(杭州)时,李清照在40岁又同监督军审计司张如舟结婚,婚后3个月,发现张如舟贪赃枉法,李清照告发了他并离婚。国破家亡,恶意中伤,一齐向她袭来。在乱离和贫困的环境中过着悲惨凄凉的晚年。在无限的哀愁和难堪的冷清中,这位杰出的女文学家与世长辞了。
李清照博学多能,才华横溢,一生的主要成就就是作词。对词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她发展了婉约词,被誉为“婉约派”的正宗。李清照词的创作和她的生平境遇是密切相连的,她在南渡前与南渡后的词作,内容和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前期的词主要有二个内容,一是歌咏自然,表示对美好事物的关心;二是描写男女爱情,抒发离愁别苦。李清照婚后的生活是十分美满的。由于丈夫编撰《金石录》及公务在身,多次外出,抒写离愁便成了这一时期词作的主要内容。她有一首《一剪梅》,是新婚不久思念远游的丈夫而作的。词中写到:“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如《醉花阴》中写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见离别相思之苦。
金线泉
此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并称为济南四大名泉。“金线”的形成,是由于两岸泉水相对涌流,流势均衡。当太阳照射到池底,平静的水面上就会显示出一条聚成的水线,金光闪亮,像游丝一般,忽隐忽现,随波荡漾,蜿蜒多变,确为奇景。因此,金线泉是个很使人发生兴趣的泉。但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老金线泉的“金线”难以看到,新金线泉的“金线”也必须在泉水势旺,阳光照射角度恰当时才能观到。正因寻看“金线”并非随时可得,就更增加了金线泉的传奇色彩。
有幸观到“金线”者,赞不绝口;临池几次观不到“金线”者,大为遗憾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线泉处。金线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并称为济南四大名泉。“金线”的形成,是由于两岸泉水相对涌流,流势均衡。当太阳照射到池底,平静的水面上,就会显示出一条聚成的水线,金光闪亮,象游丝一般,忽隐忽现,随波荡漾,蜿蜒多变。老金线泉的“金线”已难看到,新金线泉的“金线”也必须在水势旺盛,阳光照射角度适当时才能看到。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曾有幸在月光的映照下看到“金线”,而元代诗人元好问多次游历金线泉,却不可得,甚为遗憾。
尚志堂
尚志堂,也叫“金线书院”,由金线泉而得名。旧时指官家或私人藏书和讲学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植了白玉兰、紫玉兰,每到初春,玉兰花争相绽开,芳香扑鼻,故尚志堂院也称玉兰院。大家注意到院中的这块太湖石了吗?它叫“待日峰”,据地方志记载,这块石头原为元代张养浩收藏,。张养浩离济后散落民间。年迁入此院。“待日峰”外形非常美,就像一缕弯月,在1.5米左右高的石身上,布满了圆月形成或弯月形透洞数处,每当皓月高悬之夜,石形和透洞在月光照射下,映入石前池水中,更显得玲珑剔透,秀美无比。
泺源堂
泺源堂,前有抱厦,突出水面,栋梁彩缓,黄瓦红柱,形体雄伟。大家请看抱柱上的诗刻:“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此句是元代著名文学家赵孟对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写照。
娥英殿
是为纪念虞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祠。娥英祠北面是三大殿景区。三大殿院内的花格透墙上,镶嵌着30余方石刻,是历代名人的佳作诗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院内的这尊罕见的“双御碑”,记载了康熙三临、乾隆二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标示了趵突泉的地位。
就有“双御碑”,正面是康熙帝年题写的“激湍”二字,背面是乾隆帝年以行草书写的诗《再题趵突泉》。
依据道光二十年(年)刊刻的《济南府志》(当时编书比较严谨,对帝王的作品尤为慎重,故以此为底本),再校以碑文的笔迹,《再题趵突泉》全诗如下:
济南城南古观里,别开仙境非尘市。
致我清跸两度临,却为突泉三窦美。
喷珠屑玉各澜翻,孕鲁育齐相鼎峙。
汇为圆池才数亩,放泺达江从此始。
朱栏匝接穹楼,祀者何仙钟吕子。
曲廊蜿蜒壁勒字,题咏谁能分姓氏。
过桥书室恰三楹,研净瓯香铺左纸。
拈咏名泉亦已多,汍兹实可称观止。
曾闻地灵古所云,屯膏殄享恐非理。
拟唤天龙醒痴眠,今宵一洒功德水。
《济南府志》载诗末还有小字自注:“是日至此,拈香祈雨,故云”,但现存碑文“日”字已毁佚且无“故云”二字。
诗韵,这首诗押仄韵,虽属古风但每一个韵脚的字(里、市、美、峙、始、子、氏、纸、止、理、水)都老老实实用的是上声“纸”部里面的字,一韵到底,中规中矩。
第一、二句写趵突泉的位置、环境。清代济南城不大,趵突泉泉边有道观,所以说“济南城南古观里”;“尘市”即尘市、市井。道家重仙,故曰“仙境”。
第三、四句写因为趵突泉美,使朕两次移驾到此。“清跸”,旧时谓帝王出行,清扫道路,禁止行人;此处当用为名词,借指皇帝的车辇。“突泉”,即趵突泉。“窦”,孔、洞;“三窦”,也就是俗语所说的“趵突三孔泉”、“趵突泉三股水”。
第五、六句写趵突泉泉水洁清,润泽齐鲁。“喷珠”,喷涌珠玉般的清流。“屑玉”,原意指碾碎玉石,此处活用指泉流清澈晶莹;但是严格来说,“屑玉”一词用得比较生硬。“澜翻”,水势翻腾的样子(例如《宣和画谱·董羽》:“画水于玉堂北壁,其汹涌澜翻,望之若临烟江绝岛间。”);“鼎峙”,即鼎立。关于“喷珠屑玉各澜翻”这句中的“各”,需要说明的是草书中“各”、“水”二字写法极其近似,所以有的版本也作“喷珠屑玉水澜翻”。但是考虑到趵突泉三股水各自都腾涌浩大才有下文的“相鼎峙”,再为避免与末尾“功德水”的“水”字重出,还是以《济南府志》的版本为宜。
第七、八句写泉池虽不大,但是是泺水的源头。“放泺达江”,即扩展泺水到达江河的意思。但“达江”是硬造的词语,“江”字似应改为“河”,因泺水北流汇入古济水(此段古济水即今黄河),《尚书·禹贡》载:“浮于济、漯,达于河。”
第九、十句写朱红色的围栏环绕着高大的庙宇,里面祭祀的是道教神仙。“匝(kēzā)”,周匝环绕。“钟吕”,指钟离权、吕洞宾。
第十一、十二句写走廊曲折,墙壁上雕刻着文字,题咏者太多而辨不清姓名。“勒”,雕刻。
第十三、十四句写趵突泉来鹤桥边有书斋,可品茗题字。“研”,同“砚”。“瓯”,杯,指茶具。“左纸”,全称应是“左伯纸”,左伯是东汉人,相传善造纸,借以指古纸、优质纸。唐张怀瓘《书断二·左伯》:“左伯字子邑,东莱人,特工八分与毛弘等列小异於邯郸淳,亦擅名汉末。又甚能作纸。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而子邑尤行其妙。”
第十五、十六句写吟咏过的名泉有很多,但以趵突泉最为精妙。“拈咏”,当是拈毫(拿笔)题咏的意思,因为此前多次吟咏名泉不一定都是为了祈雨,所以此处的“拈”不宜理解为拈香(烧香敬神)。另外,“汍(wán)兹”一词是乾隆皇帝任性乱造的,费解;有的版本作“氿(guǐ)兹”,也无讲;看碑文草书字形,颇似“汍荪”,亦没这样的词汇。所以暂时存疑。若以《济南府志》为准是“汍兹”,尝试作这样的解释:汍,即汍澜(流水);汍兹,即兹汍,此处的流水,也就是指趵突泉。
第十七、十八句转入祈雨,写上天不应该吝啬恩泽造成干旱使民不聊生。“屯膏”,语出《易·屯》,屯,吝啬;膏,恩泽。后因以“屯膏”谓恩泽不施于下。“殄(tiǎn)享”一词又是乾隆皇帝独断专行创造的词语,推测(只能是推测)其意,大概是断绝(殄,是断绝、竭尽的意思)享用(生计)的意思。因干旱严重,民不聊生,故有“殄(tiǎn)享”之说。
第十九、二十句呼吁天上的龙不要再长期怠工,要赶紧下雨!“痴眠”,长久的睡眠。“功德水”,原本是佛教语,即八功德水(佛教谓西方极乐世界中,处处皆有七妙宝池,八功德水弥满其中。《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记载,其水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不损喉,八不伤腹。”),此处借指甘霖。
趵突泉景区
来鹤桥
来鹤桥原为木桥,明万历年间历城知县张鹤鸣所建。年开辟趵突泉公园时,修建了这座石桥。大家请抬头看这一朱漆木牌坊上的字“蓬山旧迹”,另一面是“洞天福地”。据传说,过去人们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莱仙山,即在神话中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州。想登蓬莱山求仙的人到处寻找仙山,当他们来到趵突泉边,看到三股水注,其状如山且不能攀登,猛然醒悟,仙景在此,故立“蓬山旧迹”坊。如果你到泉东面望鹤亭茶社,一边品茶,一边赏泉,则有“润泽春茶味更真”的诗意。
趵突泉泉池呈长方形,东西长三十米,南北宽二十米,周围绕以石栏。池边俯视,一泓碧水,清如明镜;三泉涌涛,喷雪溅玉;势如鼎沸,声若雷鸣;水草袅袅,鱼翔浅底;绿叶红鳞,辉映其间。历代文人学者都对趵突泉留下了诸多咏赞。如元代散曲家张养浩“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而能再现趵突泉泉水全貌的,还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趵突泉赋》。济南“家家泉不,户户垂杨”的独特景色是怎么形成的呢?济南的泉水,来源于济南市区以南,锦绣川以北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的岩石是约四亿年以前形成的一层很厚的、质地比较纯粹的石灰岩。这种石灰岩地区,地表有溶沟、溶槽,地下有漏斗、溶洞、暗河以及钟乳石,便于大量的雨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
山区的石灰岩层,以大约三十度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大量的地下潜流,神出鬼没地向济南运动。刚好,在大明湖往北,地下岩石变成了坚固的火成岩,大量的地下水流到这里,碰到火成岩的阻挡,拦蓄起来,越积越多,水泄不能,必须寻找出路。而在济南旧城一带,地势低洼,有的地方甚至低过了地十水的储水面,地下水便穿过地表,夺门而出,形成了众多泉水。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袭人,极为爽口。据说乾隆下江南时,出京带玉泉水,到济南时带趵突泉水,以备饮用。
吕祖庙
于趵突泉池北岸,北宋熙宁年间,著名文学家曾凡曾在这里建二堂,南为泺源堂,北为历山堂,后又称吕公祠、吕祖庙。现存庙为清代建筑,由三座大殿组成,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轴线上。北殿是平房,原为“斗母宫”现称“三圣殿”;中殿是“娥英祠”,南殿称“泺源堂”,后为吕仙阁,祀吕沿宾,现恢复原名。堂前抱厦柱上书有“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楹联,为元代赵孟兆页的咏泉佳句。后院墙壁上嵌有明清以来文人的题记石刻若干,中大殿前尚存清康熙所书“激湍”的石碑。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澜亭
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缵宗书写的,如果你细心点也许会发现“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点。亭后的石刻“第一泉”三字是清代王钟霖书写,“观澜”石刻二字是明代张钦书写。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半壁廊与北岸泺源堂相互衬托,形成对景。(高7.5米,占地面积30.8平方米,是一座四面敞亭。北宋熙宁年间称槛泉亭,明天顺五年年改称观澜亭,年重建。)
沧园和白雪楼景区
沧园,原名叫“勺沧园”,取“沧海一勺”之意。这里原是明代著名诗人“后七子”之一李攀龙的读书处,“勺沧”的名字,表达了人们向李攀龙学习的心愿。明万历年间,按察使叶梦熊曾在沧园西侧建“白雪楼”,纪念李攀龙。白雪楼和沧园几经修葺,现在的沧园是三厅一围廊,两个跨院,流溪随园,楼阁玲珑,雕梁画栋,彩漆纷呈,院中培植的名种名花异木,盆景,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庭院风格。这株“泰山松”,苍劲、雄伟,气势奔放,树龄在年以上,是一棵不可多得的具有齐鲁风格的树桩盆景。园内人工修造的大型山石盆景,造型自然,点缀以罗汉松,红叶,黑松等树桩植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济南的趵突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可是你知道趵突泉的来历吗?下面我说一个关于趵突泉的传说故事给你们
很久以前,济南城里有个名叫鲍全的青年樵夫,天天手不离斧的砍柴,可是仍养活不了年迈的双亲。
有一天,双亲突然得了重病,没有钱请医生,鲍全只好求亲告友,凑了几个钱。大夫一看钱太少,推说没工夫。没有办法的鲍全只好眼看着父母相继去世。鲍全心想,自己是一个堂堂的男子汉,连父母有病都治不起,还有何面目见人?可是,再看看周围像自己一样的穷人太多了,谁去拯救他们那生病的父母呢?
思来想去,鲍全也没想出来办法。猛然间,他想起南山上有一位和尚师傅医道很高,便打定主意向他学医。从此,他每天上山打柴时,就顺便向和尚师傅请教医道。和尚见他心诚,又加他每天帮寺里砍柴、挑水,很受感动,便毫不保留的把医术传授给他。
鲍全很用心,不到一年时间,便能开处方下药了。一听说哪个穷人生了病,不用请,他就去医治。不管大病小病,他都妙手回春,几年中救活了许多穷苦老百姓。他的心地善良远近闻名。
那时,济南城里没有泉水,老百姓就把夏天的雨水蓄在一个大坑里冬天用。水很脏,要是遇上旱年,连这脏水也没有。老百姓只好到财主家去买井水喝。有一年,济南一带一滴雨未下,庄稼全部枯死。人们本来就饿得面黄肌瘦,又赶上瘟疫流行,这可忙坏了鲍全大夫,一天到晚脚不着地。有时开了药方,病人家里连煎药的水也买不起,鲍全便每天早起到离家二三十里的大清河里担水,为那些买不起不的穷人煎药。
这天,鲍全正满头大汗地担着一担水,低头往回走,忽听有人呻吟,四下一看,原来道旁躺着个清瘦的白胡子老头,口吐白沫,眼看就要断气了。鲍全一看这情景,忙放下水桶,取出随身带着的一些药面,用清水给他灌下去。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就见老头眼睛慢慢睁开。鲍全轻轻扶他坐了起来。
老头上下打量着他,说:“是你给我吃的药?”
鲍全点了点头。
老头忽然问:“小伙子,是谁让你给我治病的?”
鲍全说:“是我的良心!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啊?”
老头叹口气说:“你这不是救我,是害我呀!”
“老大爷,我好心好意给你治病,怎么是害你?”
老头说:“我两眼一闭,就什么痛苦也不知道啦!如今你把我治好了,我一家人全都病死饿死了,只剩我这个孤老头子,无依无靠,这不是活活受罪吗?”
鲍全想了想,便对老头说:“老大爷,我父母都因为没钱治病,先后去世了,我也是一个人孤苦令仃的过日子。你如果不嫌弃,我就拜你做干爹养活你一辈子!”
老头重新抬起头,打量着眼前这个朴实的小伙子,一丝笑意浮上脸颊,他点头同意了。鲍全担着水,扶着干爹,回到家中。干爹看到鲍全一天到晚为穷哥哥们治病,忙得饭也没工夫吃,很是心疼,便说:“全儿,你想治好所有穷人的病可不容易啊!我倒有个办法,可就是不容易办到!”
“爹,只要能治好大伙的病,就是截止赴汤蹈火我也不怕。是怎么个办法?你快快说吧!”
“泰山上有个黑龙潭,潭里的水,专治瘟疫。你要能挑一担潭水回来,每个病人只要滴到鼻子里一滴,就能消除百病。可就是山高路远,崎岖难行,山上有狼虫虎豹,潭水可不易取啊!”
鲍全高兴地笑着说:“爹,我成天上山砍柴,这点苦算不了什么!你老人家在家看门,有找我看病的,就说我采药去了。我明天鸡叫就走。”第二天鸡叫头遍,天还不亮,鲍全挑起担子就要赶路。干爹拿出自己的拐杖说:“给你这根拐杖,上山爬岭它能省你不少力气!”鲍全接过来,头也不回地向泰山奔去。
鲍全恨不得一下子飞上泰山,担回潭水,为大伙治病。他每天天不亮就上路天大黑才找地方住下,仅用两天工夫便到了泰山脚下。他拄着干爹的拐杖,一点儿也不费力地爬到了半山腰,果然找到了黑龙潭。潭不很大,但深不见底碧绿碧绿的潭水跟琼浆玉液一般。鲍全捧起潭水喝了一口,甘甜清凉。他心想,济南要有这么一潭水该多好啊,又解渴又治病,还能浇地,天旱也不怕啦!赶忙放下担子,便拿起干爹的龙头拐杖,钩住桶系下潭里提水。谁知那杖一见了潭水,比牛劲还大,拼命向深水里钻,鲍全怕丢失了干爹的拐杖,紧攥住不放,可哪里攥的住,连人也被带到水里去啦!
鲍全心里直打鼓,不会游水,这回定死无疑了,便便闭上眼等死。这时,就听耳边大水哗哗响,他自己像驾云一样,觉着身子漂漂荡荡。不多一会儿,两脚突然着了地。他偷偷睁眼一看,面前是一片琉璃宫殿,所有门窗墙壁都亮晶晶的耀人眼目。正在惊讶时,从门里走出一位龙颜鹤发的老人,嘴里嘟嘟囔囔地说:“什么人大胆,闯进我龙宫里来啦?”
鲍全一听是龙宫,更害怕了,忙向龙王作揖,说:“我为到黑龙潭取水给人治病,谁知一不小心跌进龙宫,请龙王爷不要见罪。”
龙王笑笑说:“不要害怕,你的一片好心,早由我侄儿告诉我了。你既然来到这里,就请安心多住几天,等我送你回去就是。”鲍全这才放心了。可是又纳闷,自己的事龙王的侄子怎么会知道呢?仔细一想,才恍然大悟。干爹那拐杖一定是小龙变的,要不为什么见水它就往里钻呢?但他又不好意思问,只是恳求说:“龙王爷爷,我晚回去一天,不知要死多少人,还是早一天放我回家吧。”龙王说:“每年的二月二才能回东海去,顺便也带你回去。再过三天就到了,你就在这里玩几天吧!”鲍全没法,只好住了下来。龙宫里到处是珠宝玉器,绫罗绸缎,吃的更是人间少有的海味佳肴。可这一切都没有引起鲍全的留恋。
好不容易熬过三天,到了二月二,龙王把他请到客厅,亲切地告诉他:“不瞒你说,你救的那个老人,就是我的哥哥。他派侄儿来告诉我,让我送点儿东西报答你。不知你想要什么?”鲍全一听干爹不是凡人,胆子也就大了。他看到刚才龙王给他倒水的那把白玉壶,里面不住的向外鼓突突冒水,喝在嘴里清凉甘甜,便对龙王说:“我别的不要,能给我那把白玉壶吗?”龙王捋着胡须笑笑说:“我这里价值万贯的珠宝玉器多的是,你什么不好要,为什么偏偏要这把白玉壶呢?”
鲍全说:“珠宝玉器虽说值钱,可我拿回去对治大伙的病没有用处。这壶里的水,我拿加去就能救活不少病人。”龙王有点儿为难地说:“说起来,这把白玉壶也是件宝物,是我祖上传下来的,里面的水永远也倒不干。难为你的一片好心,又救了我的亲人,你就把它带走吧!”鲍全高兴极了,小心翼翼地把壶揣在怀里,问龙王:“咱们怎么走法啊?”龙王说:“你好好拉住我的衣裳角,不管有什么动静也不要睁眼。几时你觉着两脚落地时,再睁眼。”
鲍全拉住龙王的衣角,闭上双眼,就听“咔嚓”一声霹雳,便觉得身子升到半空中,耳边全是风声,雨声,雷鸣。过了一个时辰,才觉出两脚落在地上。他慢慢睁开眼睛,发现已经站在自己的院子里了。鲍全又惊又喜,心想,这不是做梦吗?摸了摸怀里,那把白玉壶还好好的。他高兴地跑进屋内大声喊道:“爹!”可是屋内空无一人,看看墙上有几行字,原来是干爹留下的一首诗:
鲍全好心天下无,
龙王送给白玉壶。
金浆玉液医百病,
天旱不怕东海枯。
这时,邻人们见鲍全回来了,都跑来看他,挤满了一屋子。大家告诉鲍全:“你走后的第二天,忽然从天上飞来一只仙鹤,落在门前的石桥上。你干爹坐上鹤背向东飞去了。”鲍全这才明白,干爹已经回东海去了。
鲍全从怀里掏出白玉壶,给每人斟上一杯水,大家一喝,有病的顿觉病除,没病的更觉精神爽快。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不多时传遍了全城,来找鲍全治病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称鲍全为“神医”。没过几天,消息传到了州官的耳朵里。州官想,我要把这宝弄到手,送给皇帝,最低也要升官加爵,说不定皇上一高兴,封我个当朝一品,那时金银财宝,娇妻美妾,要啥有啥,该多好啊!想到这儿,他便叫来一个公差,说:“你拿十两银子,去鲍全家把他的白玉壶买来。他要不卖,就借来我看看!”
公差来来鲍全家里,说明来意。鲍全知道不卖不行,可是,天这么旱,瘟疫又流行,没有白玉壶,不就断了穷哥们的命根子吗?公差见他支支吾吾不愿卖,便说:“老爷说过,你不卖也行,但要把壶借给他看看。”鲍全知道有借无还,但不借又不行。他忽然急中生智,忙说:“差官大人,这把壶很平常,可它是祖辈上传下来的,实在不能卖。老爷要借去看看可以,但请早日送还!”说着便把他平时用的一把旧茶壶交给了公差。公差没见过宝壶什么样,更不知真假,拿起壶回去交差了。鲍全心里话:“公差是打发走了,可州官老爷认出是假,哪能甘心?一定还要派人来抢夺。”想到这里,他便从壶里倒出一缸清水,准备给人治病用。又挖了个深坑,把壶埋在院子里。
再说公差把壶交给州官,州官怎么也倒不出水来,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你这不认货的奴才,这哪里是神壶!赶快把鲍全这刁民给我抓来!”鲍全刚把壶埋好,几个公差不由分说把他拉到了大堂上。州官狡猾地说:“我的白玉壶被你偷去了。藏在哪里啦?还不快说!”鲍全说:“我家有把祖传的白玉壶,也被人偷去了,你向我要,我向谁要啊?”
州官气急了,说了声:“给我打!”几下棍棒就把鲍全打得皮开肉绽,但他还是一品咬定壶被人偷去了。州官没法,只好吩咐公差:“去给我搜,挖地三尺也要找到神壶!”几个公差来到鲍全家里,翻箱倒柜,可连白玉壶的影子也没有。他们又找来镢头,逼着老百姓在院子里挖土找壶,挖呀,挖呀,一直挖到天黑,院子里挖成了一个七八丈见方的大坑,还是没有白玉壶。公差们急了,让百姓点上柴禾照明,他们亲自跳下坑去挖,这一挖,真挖到了一把白玉壶。百姓们一见,都急得跺脚,恨不得把壶抢过来。公差见了白玉壶,都喜欢得不得了,一个个去抢壶献功。可是白玉壶像长在那里一样,怎么也搬不动。几个公并有的扳壶嘴,有的扳壶把,有的用棍子撬。他们一起用力,只听“咕咚”一声响,像打了个闷雷,突然从平地下“呼”地窜出一役大水,一窜几丈高,把几个公差冲到半空又跌下来,淹死在坑里。
因这股水窜出的劲头太大,油起的水花撒满全城,水珠落落大方到哪里,哪里便出现了一眼水泉,从此济南变成了有名的泉城。人们喝着泉水,瘟疫没有了;把泉水引到地里,庄稼长的绿油油的。人们为纪念鲍全和他的干爹,就把这泉叫宝泉,把他干爹骑鹤飞去的石桥叫来鹤桥。年深日久,人们根据泉水咕嘟咕嘟向外冒的样子,又把它叫成“趵突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