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岳麓区十大名山

2023/6/12 来源:不详

长沙岳麓区十大名山

年5月11日在《岳麓区文史丛书名山卷》编撰工作会议上的讲稿

陈先枢

1.岳麓山

岳麓山濒临长沙城湘江西岸,连峦叠翠,横亘长沙市区西面,面积约为31平方公里,今游览区约8平方公里。岳麓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称之为灵麓峰。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

岳麓山前有凤凰山、天马山,后有桃花岭、绿峨岭,南有金牛岭,北有圭峰。主峰云麓峰海拔.8米,石骨苍秀,楼阁相依。凭栏远眺,湘江如带,橘洲浮碧,大桥飞架东西,古城新廓尽在紫气青烟之中。群峰依附在主峰云麓峰周围,若众星拱月,浑然一体。唐诗人刘禹锡诗句“群峰朝拱如骏奔”,写的就是岳麓山天然雄浑气势。

据地质学家考证,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发展于新生代,距今3亿余年。唐代大书法家李邕在《麓山寺碑》中评述该地“幽谷左豁,崇山右峙,瞰郭万家,带江千里,玉水布飞,石林云起”。山中植物达种,其中,罗汉松为千年名木。银杏、枫梓、松栗,虬枝曲干,蓊郁青葱;山涧泉流终年不涸,颇有清幽之感。每到春天,杜鹃吐艳;夏季岩树荫浓;而到秋冬之交,红枫丛林尽染,红橘满挂枝头,麓山更加艳丽。

岳麓山穿石坡陈先枢摄

岳麓山与城市毗邻,自汉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千百年来名人题咏不绝,名胜古迹遍布全山。有号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有宋代四大书院之冠的岳麓书院,还有云麓宫、爱晚亭、白鹤泉、禹王碑、清风峡、望江阁、步虚岭、飞来石、自来钟、响鼓岭、蟒蛇洞、舍利塔、笑啼崖、穿石坡等。这些名胜古迹,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神话故事,使人流连忘返,玩味无穷。

在群峦叠翠之间错落着晋陶侃、唐裴休、宋朱熹等人的足迹和近代著名革命家黄兴、蔡锷、蒋翊武、陈天华、焦达峰等人的墓庐。儒、佛、道三教在此长期共存,遗存比比皆是。

2.天马山凤凰山

天马山位于长沙市岳麓山东麓,主峰海拔.6米,总面积0.6平方公里,山势若天马腾空,故名。清诗人张九镒作有《天马山》诗:

天马行空不可矶,眼看山势踏云飞。

若凭大脉西南向,湘水分明玉带围。

山顶竹苍松茂,峭壑阴森,石径盘曲,野花幽香。山中盛产密橘,尤以南橘香甜,久负盛名。宋代建有翠微亭,朱熹题额,登亭东眺,帆樯城廓,一目千里。清康熙二十六年()湖南巡抚丁思孔重修。咸丰二年()太平军在天马山下湘江边槐树坪与清军激战,击毙清军河南官兵千余名。翠微亭在战火中荡毁无存,此处却多了座河南官兵合墓。清人秦文超《翠微亭》诗云:

一雨千峰瘦,遥看秋色分。

中流飘落叶,孤屿没浮云。

空忆琴樽侣,徒伤麋鹿群。

徘徊遗址上,林杪已斜曛。

天马山山道陈先枢摄

20世纪末天马山发现西汉长沙王陵墓群,为重大考古发现。天马山南麓赵洲港有海军大将萧劲光故居。

天马山之北与牌楼路一街相隔的凤凰山上有绿林豪杰杜心武墓,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系与其夫人的合葬墓,占地约40平方米,墓冢造型简约朴素,显露出中华武术自然门流派遗风。墓围、拜台均用矮石砌成,惟有墓碑较为显目。墓前左右两侧立青石碑两通,一镌刻杜心武生平,一镌刻“自然门武术”源流及弟子名录。

凤凰山山道陈先枢摄

凤凰山下桃子湖有著名民主人士方叔章故居。

今日天马山、凤凰山已划归岳麓山风景区。

3.牌楼山金牛岭

牌楼山位于今岳麓区原岳麓山乡五星村,在今中南大学之南,与金牛岭相连。明《一统志》云:“在善化县西十一里,以形似名。”如清乾隆间城南书院山长余廷灿所说“山之左,刀削壁立如牌楼”。余廷灿《牌楼山记》描绘了牌楼山的景致,记曰:

自岳麓逆折而上,有岭崒起莽苍之野,势可万丈,如流星下垂,截然中断,见沟脊界画,是为金牛岭,疑此即古之金牛冈也。岭断冈连,乃安行徐驱,气延脉属,盘礴郁积回互,再折而为牌楼山。山不及岭三之一,去平田加二百步,山延袤如曳布,隆圆如覆釜。山之左,刀削壁立如牌楼,其山之得名乎?山顶洼然为天池,天池周遭如莲叶,如桃实,如啸口广轮,不及半亩。天池之上微凹如匏柄,是为小天池。先是,小天池中白果树蟠根封焉,占之者曰吉,发白果树得土穴,周遭石也,吾始祖君文公实妥魄于兹。湘水襟抱其前,岳麓屏蔽其左,隔江峰峦,尽收纳入小天池。天池中气通霄汉,时时能喷雾,蒸云降雨。

牌楼山与后湖乔育平摄

金牛岭又名金牛冈,明《一统志》云:“金牛冈在善化县西十一里,以形似名。”民间传说则说金牛冈得名于“牛粪成金”的故事。宋李昉编纂《太平广记》转引《湘中记》载,汉武帝(前—前)时,有一农夫牵一赤牛,求渔夫渡河。渔夫道:“舟小岂能载得下这么重的牛。”农夫道:“牛不重,但客不妨。”渔夫勉强让牛上了船,当船行至河心,牛拉粪在船上。农夫以牛粪相赠。渡河后,渔夫怒其牛粪弄脏了船,乃以桨拨弃之,欲尽方发现牛粪是金子,甚为惊讶。遂追赶农夫,只见人牛遁入岭中。掘之而不可得,金牛冈于是得名。

明崇祯《长沙府志》又载,唐相裴休贬为荆南节度使镇长沙时,曾侨居金牛冈,筑草堂读书,与华林诸山众高僧及善觉禅师“订性命之理,今遗址存”。

牌楼山下有大片水面,曰“后湖”,即原岳麓漁场所在地。

旧时从牌楼山到长沙城,多从“朱张渡”过湘江。故“朱张渡”河西的渡口亦称牌楼口。牌楼口不远处即岳麓书院,朱熹将其称为“道岸”。

4.谷山

谷山位于岳麓区望岳街道与望城区金山桥等街道交界处,与鹅羊山隔江而峙,峰峦起伏,蜿蜒20公里。主峰谷王峰,海拔米,面积约15平方公里。谷山相传因明代谷王入山为僧而得名。《明史》载:“谷王橞,太祖庶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八年()就藩宣府(今河北宣化),成祖即位,移长沙府,永乐十五年()坐谋逆,削为庶人。”宣府古属上谷,故称谷王。

谷山地势险要,道路崎岖,藤萝攀附,古木参天。清诗人杨世安《登谷山》诗云:

谷山与岳争空地,耸入青天势未已。

盘旋鸟道登山尖,一碧遥看洞庭水。

苍茫独立翠微间,此身不信在人寰。

长啸一声下山去,芒鞋带着白云还。

然而,谷山之名在明代谷王以前即已有之。当地传说,远古先民信奉的农业神——谷神在此山显灵,谷山寺的前身即是祭祀谷神的道观。到唐代名宝宁寺,唐代三藏禅师所建。另说,认为开山祖师是开福寺的保宁勇禅师。明谷王朱橞披锱入山,遂更名谷山寺。附近有龙潭,旁建龙王殿,传说祷雨辄应。

谷山与宝宁寺乔育平摄

年长沙郊区农民协会会址曾设此,滕代远、孔福生等常在寺内召集会议。民国时期,谷山寺为“长沙八大丛林”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佛教慈儿院一度迁驻该寺。20世纪50年代,香火依旧,年被拆毁。年重建,复名宝宁寺。

谷山上有灵谷,深邃莫测,名梓木洞;其下有龙潭,盛产青纹花石,可制砚,扣之无声,发墨有光。其砚石开采遗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其制砚工艺列入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上自然景观有壁上挂灯、烈马回头、罗汉肚、风门坳、刀背脊、仙人坡、一字涧、青龙嘴、黄狮岭、金鳅井、白虎排、观阵台、将军坳等。旧时谷山还有龙王庙、灵官殿、谷王宫等道教宫观,今荡然无存,仅留下乾隆间重修龙王庙的碑刻一座。

5.尖山

谷山西北又有尖山。尖山又名圭山,位于岳麓区天顶乡(今天顶街道)。天顶地形为山冈丘陵区和湖田水网区各占50%。境内最高点尖山,海拔虽仅.2米,但山峰平地突起,有“顶天立地”之势,故称“天顶”。

明《一统志》载:尖山“在府城西距湘东十五里,巍然一峰秀出天表,亦名圭峰”。山呈圆椎形,下大上小,因以得名。是一座点缀在长沙西北部丘陵地带的孤峰,由于该处地层岩质坚硬,自然剥蚀作用缓慢而形成。宋诗人毕田诗云:“圭镌碧玉镇南服,峰耸黄金插半天。”足以显示地形之特点。清乾隆间贡生陈士松亦有诗云:

突兀卓平芜,高标寒翠孤。

雨收百里净,日落一峰扶。

锥画西汉玉,笔敲北斗珠。

秀灵揽不及,倒影入湘湖。

尖山公园陈先枢摄

尖山地下矿泉丰富,水质清洌甘甜,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PH值6.8—7.6。“谷峰山泉”今已成为市场上颇受欢迎的机关、家庭饮用水。尖山今建为尖山公园。

天顶古属善化县。境内七里营为陈姓大族的聚居之地,其代表人物为清末史志学家陈运溶,陈运溶自称“善化七里营陈氏”。七里营即今天顶街道清水村的古名。《湘城访古录》说:“相传宋德祐元年()元兵围攻潭州,连营七里,故有是称。”陈运溶在此筑“颍川堂”。陈运溶毕生致力于湖湘方志、地理佚书的搜集整理,所著、所辑图书计有《湘城访古录》《湘城遗事记》《麓山精舍丛书》《灵麓山人诗集》《逸庐文集》等,对保留长沙历史典籍,弘扬长沙历史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6.桃花岭

桃花岭属岳麓山的后山,森林茂密,流水潺潺,是梅溪湖的水源之一。梅溪湖畔,山水云天,洪寺庵水库与之相接,腊八寺遗址犹存。这些重要景观节点,分为五个分区。入山口有大面积桃林,名“粉桃迎客”;上山中溪涧相叠,名‘林涧寻踪”。水库湖面和绵延山脉连为一体,有如桃源秘境。流水上古有石板桥,曰桃花桥。清诗人龚燕山有《桃花桥题诗》云:

古涧舆梁济涉夸,桃花流水出长沙。

夭夭灼灼虬龙会,荡荡平平驷马赊。

盛世先型光旧业,中天继绪庆重华。

问津倘得源头路,夹岸阴浓第几家。

桃花岭陈先枢摄

梅溪湖南连桃花岭。原为岳麓山乡古人塘、马驹塘地带众多湖泊、水塘的总称,因有龙王港支流梅溪从这里流过,故名梅溪湖。20世纪50年代前,这里属新桃乡,有梅溪滩的老地名。

20世纪80年代,这里仍充满野气,是老百姓垂钓、摘葡萄的好去处。农人居闹市边陲,独享月白风清、天蓝地净;茂林修竹,出没村野人家,葡萄藤架布满甘霖天露。90年代后填湖造田,加之经济开发,梅溪滩水面逐步缩小。21世纪后,政府主导退耕还湖,胜景顿开。蓄积了数千年的钟灵毓秀,一时间激活了数十里水色山光。梅溪湖的再现,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促成。

年重新开挖的大型人工湖,命名为梅溪湖公园。公园水面与北邻的梅岭、南邻的桃花岭连为一体,大气壮观。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六组团”,即山脊观光轴、环山游览带、洪寺庵水库休闲度假区、腊八寺休闲疗养区、东入口及自然博物馆区、麓溪浴度假区、桃花谷文化区和马鞍山果园观光区。

7.莲花山云盖山

莲花镇以莲花桥和莲花山而名,原属望城县,东临岳麓区含浦镇,南界宁乡县道林镇、湘潭县响塘乡,西毗岳麓区雨敞坪镇,北接望城区白箬铺镇、雷锋街道。集镇以桥、山为名。相传古堪舆先生杨觉宾云游至此,见一桥边满是莲花,风水非凡,视为宝地,遂名莲花桥。境内还有莲花塘、荷花塘、荷叶坝、藕塘湾等地名,均与莲花有关。

镇内甑皮垅、虎形山、啸天狮为轴,众峰簇拥,绿波中呈现多彩基岩、浑圆峰顶,如莲瓣盛开,泛浪10多里,壮观非凡,原叫五峰山,又名莲花山。

莲花山陈先枢摄

莲花山一带曾寺庙云集,今存六合寺,位于与白箬铺镇交界的龙洞村。六合寺附近原有“点雨三河”古亭台,刻“寸心弥六合,点雨注三江”古联。三江指峰巅之水分别流入靳江河、梅溪河、八曲河。

云盖山属莲花山脉。清光绪《善化县志》云:“云盖山在县西南四十里,峰峦秀丽,望之如盖,一名灵盖山。”山有虎溪蛇井,宋人折彦质诗云:“昔年建立依蛇井,今日流通赖虎溪。”云盖山为旧时名胜之地,这里山水清幽,崖岫回互;旷野平畴,陇禾颖秀;露气烟浮,万籁俱寂,引来无数骚人墨客。唐末诗僧齐己咏《云盖山》诗云:

曾寻湘水东,古翠积秋浓。

长老禅栖处,半天云盖峰。

闲床饶得石,杂树少如松。

近有谁堪语,浏阳妙指踪。

云盖山原有云盖寺,曾为唐代长沙“十大丛林”之一,今日已无觅处。

8.伏龙山

伏龙山位于岳麓区坪塘街道,因远望山体酷似一伏卧的巨龙,故名伏龙山。伏龙山因王气十足,当地俗称为“大王山”。旧有八景:盘龙松、集贤桥、象王岭、谈经石、狮子峰、桂花井、金盆岭、万寿亭。

伏龙山旧以桐溪寺位于此而闻名于世。桐溪寺古称兴国寺,位于伏龙山下,为唐代振朗禅师创建。

  

清同治十一年(),一代名臣曾国藩逝世后,其生前好友郭嵩焘曾多次来伏龙山为曾国藩相墓地。郭嵩焘非常看好坪塘这块风水宝地,他在日记中写道:“就宿曾氏墓庐,在兴国寺左侧山下,其前即御碑亭也。兴国寺以桐溪为名,入皆谓之桐溪寺。榜曰伏龙山,盖又以山为名也。”同治十三年(),曾国藩灵柩自河东金盆岭暂厝地迁葬于桐溪寺后伏龙山上。距曾国藩墓约60米处有“太傅大学士毅勇侯曾文正公神道碑”。清同治十一年()立,李鸿章撰,黄自元书。年,曾国藩墓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龙山乔育平摄

伏龙山,民间称其为大王山。无独有偶,长沙河东芙蓉区张公岭之北有座大王岭,岭上有座大王庙。大王庙祭祀的是东晋大将军、长沙郡公陶侃。庙内所立庙碑,尊称陶侃为“陶太尉大王尊神”,足见旧时长沙民间对陶大将军的顶礼膜拜。

《晋书·陶侃传》记载,西晋永嘉五年(年),陕西、四川十余万人流徙到荆、湘就食,流民公推醴陵县令、四川人杜弢为首领,组成军队攻占了长沙。永嘉八年(年)陶侃统军入湘,直抵长沙,“屯兵于城西”,从坪塘伏龙山至溁湾镇一带驻扎,与义军隔江对峙,所设关卡谓之“陶关”。陶侃在岳麓山下住过的房屋,相传陶侃在其旁手植杉树,谓之“杉庵”。

经前后数十战,西晋建兴二年(),杜弢大败,死于败退途中,暴乱告平,长沙恢复平静。长沙人民感谢陶将军,称他“大王”。陶军驻扎过的伏龙山也叫成大王山了。

9.嵇咖山

嵇咖山又名嵇山,位于今岳麓区西南部雨敞坪镇境内,西连宁乡市界,南北走向,逶迤10公里,群峰起伏,如龙似蟒,主峰海拔米。明崇祯《长沙府志》载:“嵇咖山县西七十里,上有田数亩,仰天小湖,旱不涸。有丹炉遗址,昔嵇真人宅,今建有观。”主峰上有一宽广丈余的石洞,名狮子口,传为嵇真人修炼处。年“大跃进”时山林遭破坏,造成岩石裸露,植被稀疏,近年广植松、杉、南竹,渐复生机。今人胡礼云有诗云:

虎蹲龙卧莽苍苍,似怒抛开万仞冈。

出世横空径岁月,摩星摘斗耸玄黄。

嵇峰土沃滋茶橘,沩水波恬润稻梁。

乌石韶山同一脉,花明柳暗溢芬芳。

雨敞坪之得名也与嵇真人有关。相传雨敞坪旧有一块较大的荒草坪,中间一条黄泥大路,是嵇真人去宁乡县城的必经之道,大路旁搭建一敞棚,以作途中休憩之用。一冯姓老人在此编织草鞋,并备有茶水供过路人喝茶、避雨,过路人喝茶、买草鞋,老人经常不收钱,老人辞世后,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将此地叫雨敞坪。

嵇咖山下泉水湖乔育平摄

嵇咖山下有泉水湖。泉水湖湖岸九曲十八弯,峰回路转,湖光山色,苍松翠柏,鸟语花香,环湖人烟稀少,如一片原始净土。泉水湖又名泉水冲,昔日狮子山下山冲,有一股清泉涓涓外流,终年不断,故名泉水冲。明《一统志》称:“泉水冲在善化县西北七十里,广袤三亩,清深不测,下有龙穴,虽盛暑寒气逼人。”年建成水库,库区面积91公顷。今建成融游乐、观光、休闲避暑于一体的多功能度假山庄,犹如闹市一角的一处仙境。

10.象鼻嘴山

象鼻嘴山位于今望月公园,以山形似象鼻嘴而名。年考古工作者在象鼻嘴山发掘了西汉长沙靖王吴著的陵墓。吴著为长沙国第五代王,其高祖父吴芮即第一代长沙王。楚汉战争时,吴芮毅然归汉,上表称臣,拥戴刘邦,成为西汉开国的元勋。公元前年,刘邦称帝,即颁布诏书,封其为长沙王,建立了长沙国。吴著是吴氏长沙国最后一代王。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贾谊,就是在这一时期被汉文帝派来长沙国,担任吴著太傅的。

象鼻嘴山汉长沙靖王吴著墓陈先枢摄

年又在离象鼻嘴山不远的咸嘉湖陡壁山发掘了某长沙王妃曹巽的陵墓。年在望城坡某大学校园内再次发掘了一座长沙国某代王后渔阳的墓,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并被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虽然这些墓均被盗过,但仍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玉器、漆器、陶俑等珍贵文物。其中以玉器最富特色,有玉佩、玉璧、玉环、玉瑗、玉璜、玉贝等众多类型。

尤其令人兴奋的是,渔阳墓室中还出土了一种早已失传的木质五弦乐器——筑。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勇士荆轲西刺秦王,在易水之上击筑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作为我国迄今唯一的一件筑乐器实物,令全国的古乐器专家们叹为观止。

湘江西岸,顺低矮山丘蔓延,分布着西汉长沙王陵墓群,形成以三汊矶为中心的四个区块。据长沙文物部门统计,这一墓群已知王陵有26座,分吴氏长沙王陵和刘氏长沙王陵两大系列。经抢救性发掘五座,其中二座毁于历代。剩余21座未发掘的王陵,包括“天马山二号汉墓”。年,西汉长沙王陵墓整体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玫瑰园西侧的谷山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尚未发掘的21座西汉长沙王陵墓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文物宝库,得到了严格的保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8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